栏目导航
资讯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3539185112
地址: 兴宁市永泰路侧永福雅居C栋6-7卡门店
《罗家通书》:中华民历第一书
浏览: 发布日期:2020-12-09

        云遮雾笼的早春清晨,“吱呀”一声,乡间农家的一扇大门被推开了一小半,一位老者趁着从门口照过来的一抹光线,对着糊在墙头的一张紫红色的纸,眯着眼晴看了半晌,出门望了望天,用手抓了抓能攥得出水的空气,转身对着里屋喊道:节令到了,该下田啦!转身便到角落里取了蓑衣斗笠,扛起一把锄头,率先走进烟雨蒙蒙的田间地头,远远的,又跟着出来一位扛着犁的壮年,和牵着一头牛的少年……

       阳光温熙的秋日午后,“呼拉”一声,城里一户人家的客厅里,喜上眉梢的父亲在茶几上摊开一本红色封皮的书,一页一页的翻阅着反复查看,良久,用手指戳准了其中的一处数字,说:这是个好日子。一大家子的老老小小全都凑了前去,一阵骚乱后,这本书又被捧到了眯眯笑着却唯一还端坐着的爷爷跟前。慈爱的老人仔细瞧了一眼,深深的一点头:嗯,就定这一天吧。霎时间,全家人都笑开了花,被大家簇拥着在中间的那一对小儿女,顿时害羞得一脸的幸福模样……

……

      聪明的人儿无需我再多描述,已经能百分百猜中我文中的那张纸和那本书是什么来头了——大名鼎鼎的“通书罗”。

       是的,不论是农家的耕作者,还是城市的普罗民众,他们查看的,就是兴宁福兴镇“通书罗”编撰的,或简如活页纸、或繁似大部头的各种版本的《罗家通书》——你当然一猜就中,那是因为你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在你家里的墙上,或是书柜中,或许就贴有这么一页,或许就藏有这么一本。

     “通书罗”出自咱们的老家兴宁,所以大多数人觉得家里有这么一张纸一本书很是平常,然而出乎你意料的是:这《罗家通书》,不单止盛行于兴宁,还流传甚广,不仅在我国南方各地,在东南亚各国、日本、菲律宾、英国、美国等地,都有它的踪影,可以说凡有华人之地,就有《罗家通书》的影响力——或另有流行于华人地区的其它版本的民历,比如香港的“黄历”,据说也是源自这本《罗家通书》——溯其源头,《罗家通书》竟是籍由清朝雍正皇帝赐名,特旨出版,从而一纸风行于世,延绵近300年而益发兴盛,以其文化底蕴和市场地位,被坊间誉为“中华民历第一书”。

      “通书罗”,简单的三个字,其含义却是越发丰富,粗略说来也至少有着三重指代,既指物,又指人,也指地:首先当然是指从清朝雍正年间一直出版至今的《罗家通书》的通俗叫法;其次又是对《罗家通书》的创始人罗庆辉及其传承者的尊称;再者更连着地方也因人而名,大家通常把罗庆辉的出生地福兴镇锦华村及其后人居住地福兴镇黄畿村一带,统称为“通书罗”。

      说到内涵丰富的“通书罗”,就不得不提起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便是《罗家通书》的始创者,清朝康雍年间的罗庆辉。

     据载,罗庆辉自幼受其舅父影响,对天文星象学特别感兴趣。青年时于游学经商途中,在河南信阳一带偶遇一位在京都钦天鉴任事的天象师,见其聪明谦和,懂得不少天文基础知识,又有志学习历法,便收为弟子,将天文、星象、仪度、六任、吉凶和预测祸福等知识悉数传授,又推荐他进了钦天鉴推算历法。

    在钦天鉴,罗庆辉认真研究西洋历法,汲取了西洋历法的精华,解决了一些以往计算历法中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受到钦天鉴官员的赞许, 其所推演历书中节气交接和日月交蚀时刻精准,也常被皇历一一采用。

    当时是一个封建时代,按规定只能由朝廷来出版所谓的“皇历”。 但中国幅员辽阔,而且由于交通落后,山乡闭塞,京都的皇历运到岭南粤东山区要足足好几个月时间,迟迟落后于农事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需要。往往是当年的最新“皇历”到了,也只能用上半年。

    罗庆辉告病还乡后,在家乡兴宁福兴镇继续学习和传授天文历法知识。有感于家乡农人的切实需求,决心自已来编撰通书。雍正五年(1727),罗庆辉经过四年的潜心研究和推算,通书正式编纂成功,定名为《广东省兴宁县罗家推算通书》。

    起初,《罗家通书》仅在兴宁民间流行,由于此书计算的节气、时日准确,对农业耕作影响的预告和农事安排的详实说明,颇受群众欢迎,越传越广。

    由于当时的历法书籍由朝廷控制,《罗家通书》的流通引起了官府的注意,被诬为“邪书”,不准出版发行。罗庆辉不服,向县官据理申诉,辩明《罗家通书》是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决不是什么“邪书”, 县官不信,等到朝廷的皇历一到,就拿来对照比较,结果两个版本的数据和说明几乎完全一样。

    又因为《罗家通书》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所以此书禁而不止。有鉴于此,县官便将《罗家通书》上呈京城钦天鉴并实情报奏皇帝。

    雍正皇帝看了《罗家通书》后,并不相信山区小县会有如此能人,即下诣传罗庆辉入京。罗庆辉奉旨赶到京城应考,细心推算,他计算“秋分”的日时与“皇历”丝毫不差,又兼落落大方,对答自如,雍正皇帝称其为“奇才”,恩准《罗家通书》可以正式颁行,并推荐在岭南民间使用。

    《罗家通书》遂大行于世,“通书罗”也随之声名远扬。

 

    罗庆辉始创《罗家通书》后,又将编撰通书的知识悉数传至其子,子又传孙,代代相承,开枝散叶。在近300年的时间里,其传承者众,不可计数,先后出现了宗睦堂、集福堂、崇道堂、九星堂、万兴堂、天宝堂……等诸多分支。

    这些传承者中,不乏天资聪慧、勤学不缀者,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校正,使《罗家通书》延绵不绝,流传天下。

    但时至今日,罗氏子孙众多,聪愚有分,勤惰有别,便也有鱼龙混杂的现象,更有甚者,只是顶着罗氏后人的名号,稍稍涉猎了一下周易五行,天象历法,便俨然自成一派,继而开堂设馆,专事替人择日选课、趋吉避凶,其实只是误人子弟罢了。

    因此,在“通书罗”的众多传承者中,亦良莠不齐,大有分别。几个主流的有名望的堂号之间,为着些许利益之争或门派之见,也生出许多相轻相侮的事端来,皆自称其为传承之“正宗”,引发了颇多争议。

    其实,作为一个纯粹的局外人,按我的看法,“通书罗”既已辗转传承数百年,已无须拘泥于哪个堂哪个号,甚至无须理会其姓甚名谁,只要在编撰中能严谨法度,去伪存真,便可为“通书罗”之正宗。

    须知《罗家通书》是一本严谨的民间历法,内容丰富,包括“头由、山课、嫁娶、月辰、二十八宿吉凶图”等;还绘有二十多种动物图像,文字精炼,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通书推算日月蚀、月份大小、二十四个节气较为准确;对气候及气流流向也有一定的表述;对二十四个节气的温差变化将给农作物生长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农事安排都有明确的预示。全书以历法为依托,渗进很多有关择吉避凶的内容。它既是岭南民间,尤其是粤东客家地区人民明察四时的依据,又是他们趋吉避凶举事行动的圭臬。

    “通书罗”的诞生反映了当时有关天文历法的科学水平,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使用价值,当然,不可避免的,其中亦掺杂了许多当时的科学无从解释,在现在看来是迷信妄诞的内容。

    因此,“通书罗”的传承者,必须秉持更严谨的科学态度,逐其糟柏,存其精华,努力学习现代数学和天文学,才能使《罗家通书》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断不可固守祖宗的财富,而不思进取,陷于内耗,使之蒙羞。

    可喜的是,兴宁相关的文化部门也已经对“通书罗”的现状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和引导。2010年梅州市批准《罗家通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省一级的“申遗”2015年,罗庆辉(首创人)第十代后人罗文理获得罗家通书推算法梅州市级传承人罗文理先生熟悉天文历法,能熟练应用“升度表”和《罗家通书》推算法独创的节气交接时刻、光黑变换时刻、潮水涨退时刻计算方法,熟悉传统通书中的各个要素,运用《罗家通书》传统方式方法,每年编印《罗家通书》详细本五千册和简易本(即牛图)几万份,发行国内外,深受群众欢迎。“通书罗”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让罗氏族人引以为耀的历史光环,更重要的是这一份厚重的历史文化财富,是兴宁,是梅州,是客家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惟默默祝愿“通书罗”的后裔族人和各大流派之间可以捐弃前嫌,通力合作,统筹编撰,共享先祖的荣光,使“通书罗”后继有人,发扬光大;也希望这个具有人文色彩的“中华民历第一书”,会打造成为兴宁又一张颇具份量的历史文化名片。

本文章转摘自搜狐。https://www.sohu.com/a/143250563_740871

  • 上一篇:通书罗的由来
  • 下一篇:没有了